我国苹果产区优势区域布局
我国苹果产区优势区域布局总体保持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区域不变,部分地区做微调。黄土高原优势区域整体规模扩大,向西拓展增加天水及陇南部分地区,新增地区完全满足7个苹果优生态指标。渤海湾地区将秦皇岛地区调整为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新增地区满足苹果7个优良生态指标中的6个。
(一)渤海湾优势区
1.基本情况。该区域包括胶东半岛、泰沂山区、辽南及辽西部分地区、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是我国苹果栽培历史早,产业化水平较高的产区。2007年苹果面积993万亩,产量1124万吨,分别占的34%和40%;苹果出口量55.15万吨,占的54%,出口额3.39亿美元,占的66%;苹果浓缩汁出口额和出口量均占的20%。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品种资源丰富;加工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市场营销和合作组织比较发达,产业化优势明显;科研、推广技术力量雄厚,果农技术水平较高。沿海地区夏季冷凉、秋季长,光照充足,是我国晚熟品种的大商品生产区,管理水平较高,产量高,出口比例大;泰沂山区生长季节气温较高,有利于中早熟品种提早成熟上市;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光热资源充足,是富士苹果集中产区,交通运输方便,市场营销条件优越。该区域包括53个苹果重点县市,其中山东25个、辽宁14个、河北14个。
2.主攻方向。以鲜食为主,重点发展红富士等优质晚熟品种,产品面向国内果品市场和国外市场;积发展深加工企业。
3.功能定位。胶东半岛、辽南以及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是晚熟苹果生产区,以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为主,主攻国内外果品市场,同时发展其他中晚熟品种,满足国内及东南亚市场需求;泰沂山区、燕山丘陵及辽西重点发展中、早熟品种,适量发展晚熟品种,加大苹果深加工发展力度,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4.发展目标。
2015年重点县苹果面积稳定在650万亩,产量1000万吨,分别占的22%和30%;结果园单产达到2000公斤/亩,优质果率达到80%;鲜食苹果出口量达到85万吨以上,占的50%,逐步向市场推进;苹果浓缩汁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例保持在29%以上。
(二)黄土高原优势区
1.基本情况。黄土高原优势区包括陕西渭北和陕北南部地区、山西晋南和晋中、河南三门峡地区和甘肃的陇东及陇南地区。2007年苹果面积1537万亩,占的52%,总产量1384万吨,占的49.7%;该区苹果浓缩汁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达到68.8万吨、8.07亿美元,均占的65%,但鲜食苹果出口量和出口额仅占的4.3%、4.9%。
该区域生态条件优越,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生产规模大,集中连片,发展潜力大。该区域跨度大,生产条件和产业化水平差别明显。以陕西渭北为中心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晚熟品种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苹果生产基地;陇东、陇南及晋中等地区湿度适宜,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元帅系品种集中产区;核心区周边及低海拔地区是加工苹果的良好生产基地。
该区域包括69个苹果重点县市,其中陕西28个,甘肃18个、山西20个,河南3个。2.主攻方向。继续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绿色、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完善采后产业体系,积扩大出口。
3.功能定位。陕西渭北和陕北南部、陇东等黄土高原中心产区,以生产优质晚熟鲜食苹果为主,主攻国内外优质果品市场;渭北南部、晋中和晋南及豫西等地区,积发展优质中熟和中晚熟品种,加快加工鲜食兼用品种的发展;在天水、陇南地区重点发展元帅系品种。
4.发展目标。
2015年重点县苹果面积扩大到1350万亩,占的45%,总产量达到1700万吨,占的50%;结果园单产提高到1750公斤/亩以上,优质果率达到60%以上;加工比例占总产量的40%;鲜食苹果出口量提高到34万吨,占的20%,苹果浓缩汁出口占总出口量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
联系我们
- 公司名称:陕西苹果网
- 联 系 人:张先生
- 固定电话:029-82229532
- 联系电话:13319229750
- 电子邮箱:395502060@qq.com
- 所在地区:陕西-延安-洛川县-石泉乡-清池村
- 详细地址:西安市南二环东段31号云峰大厦
- 邮政编码:710000
- 传真号码:029-82229532
- QQ号码:395502060
- 公司网址:http://pingguoe.ml.yl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