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前途

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前途

发布时间:2014/11/17 15:15:36点击率:0
      2003年,“陕西苹果”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殊荣。因“陕西苹果”为我国“大产地、多农户、大产量的原产地域保护农产品”,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家质监总局甚至担心,如此广阔的原产地域产品能保护好吗;美国农业部也撰文《苹果产业正在向陕西转移》;正在召开的东盟———中日韩企业家会议也重点关注陕西苹果……在这个苹果飘香的季节,记者辗转“陕西苹果”产地咸阳、渭南、延安、铜川等地的苹果园,走访了各市县的政府机关以及省质监局、省果业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图探视原产地域保护之后的“陕西苹果”。

      原产地域保护能否催生现代农业管理体制

      探索:省市县成立苹果监管委员会;果村协会开展与外国的订单销售,并为本村苹果印上国际物流条码

      许多学者认为,西北农村的农业管理机构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甚至一些管理机构不能适应眼下日新月异的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然而,限于西北农村地区特殊和复杂的地理、生活情况,很难给出一个适合各个地方的农业管理模式。另外,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改革之初管理模式的弊端一样,农业管理上也存在多部门管理却不能使农业得到高效管理的桎梏。

      这样的桎梏有没有办法打破呢?当然有。陕西苹果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后,省上成立了陕西苹果省监管委员会,制定了《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办法》),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陕西苹果保护地域内的市、县(区)根据《办法》的要求,均成立了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监管委员会,形成了完备的管理体系。比如洛川县,就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主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苹果局、农业局、16个乡镇政府、延安果业集团公司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洛川县“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监督管理委员会。具体分工上,洛川县由县苹果局、生产办负责苹果园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农业局、畜牧局负责建沼养畜工作和“果、草、沼、畜、水”五配套生态果园建设;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市场办、植保站、营销办负责农贸市场、包装物市场整治监管、农残监控和洛川苹果品商标标识管理等工作。

      记者在与各级农业管理人员和果农代表交谈时还了解到,多数陕西果农还是重产量轻质量,重生产轻销售,果品销售不分等级,甚至以次充好,影响了陕西苹果的形象。果品经销组织类型繁多,由于缺乏行业自律,经营理念不健全、相互拆台、不严格履约,自毁形象的事时有发生,加之与果农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利益连结机制,随意性很大,缺乏诚信。

      针对这样的“疾病”,许多先走一步的地方逐渐在探索适合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之路的苹果基层从业人员的组织方式。洛川县许多村子成立了果农协会,南安善果农协会就是一例。此协会入会会员108户,本村入会率达到100%,协会把统一生产标准、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品质量作为实施“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协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组建统防统治专业队,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他们还整合果农现有设备,把全村果农划分了四个作业区,按照“五个统一”即统一测报、统一防治方案、统一供应农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机具,开展病虫害统防,有效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成本;他们还积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会员务果技能。协会开展订单销售,协会把该村作为英国超市联盟认证基地和加拿大出口认证基地,并且与外贸公司签订了500万斤苹果收购合同。为了让协会顺利运作下去,他们组织会员入股参与经营活动,实现协会良性运转,目前有32户果农入股协会,集资4.2万元;他们严格按照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大力推广“果、沼、畜、草”生态果园建设,全村建成沼气池73户,配套养畜365头,种草470亩。而在铜川,果农协会给供出口的苹果贴上了国际物流条码,让远在韩国的客商在电脑上一点击条码就能知晓陕西苹果的全部生产程序。

      原产地域保护能否

      实现陕西苹果标准化建设

      新法:惟有通过8道标准检测的苹果才能贴上高度防伪的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标志

      采用国际标准对提高农业产品质量水平和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对外贸易,保持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重要。实践证明,能够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必然是标准水平高的农产品。而在西北农村,农业标准化概念在农民和基层干部头脑里多是学生课堂上的概念。

      不过,制实行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制度之后,农业标准化开始显现端倪。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陕西省“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专门制定了《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陕西苹果》地方标准(DB61/310-2003)。这些标准通过农业各级组织等渠道印发给果农,使果农了解标准,用标准指导苹果生产。在铜川耀州区,一果农协会主席对记者说,“陕西苹果”在获得原产地域保护之后,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产品的概念了,而是一个受到世界贸易组织保护的知识产权范畴内的“地理产品名称”;省上已经通过印钞厂印刷出了高度防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产品———陕西苹果”标志,只有达到相关标准的苹果才允许贴上“陕西苹果”原产地域标志。依据国家有关生产标准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陕西苹果》等标准,结合洛川县优质苹果生产状况,洛川县出台了8个苹果生产地方标准,即《洛川县无公害精品苹果科技示范园标准》、《洛川县苹果园标准化周年管理技术操作规程》、《洛川县苹果苗木质量标准及管理办法》、《洛川县苹果套袋果袋质量标准及管理办法》、《洛川县农业环境监控办法》等。这套标准体系的建立使洛川县示范园(区)生产从建园、苗木选购、技术措施、投入品使用监管以及果品收购、贮藏、销售等方面都有标可依,为组织标准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可是,省果业局副局长刘玲副局长清醒地说,日本把苹果栽培列入到园艺行业,可见对苹果生产是完全按照精细化程度进行的。陕西苹果在获得原产地域保护之后,要想从粗放型过渡到集约型,目前还是有非常艰难的工作要做,任重道远。

      原产地域保护能否提升陕西苹果的附加值

      萌芽:实质性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的陕西苹果身价悄然上升;不过陕西苹果总体升值仍面临困难

      原产地域产品是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并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的,并以原产地域名称命名的产品。所以说,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农产品是珍贵的,其附加值当然高于一般果子。原产地域保护委员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说,原产地域保护能提升土地的价值,就拿陕西苹果来说,生长于渭北旱塬的陕西苹果具有独特的口味,不是其它地方生产出的苹果所能有的。

      记者了解到在已经实质性开始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制度的苹果产地,“陕西苹果”的身价在悄然上升。省上曾专门遴选出一批符合原产地域保护制度的陕西苹果在上海市推介,没想到展出的30吨“陕西苹果”两天内竟然被一抢而空,价格由开始的每市斤3-4元提高到后的每市斤6-10元。白水县一果业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陕西苹果的出口平均价格由每吨331美元攀升到576美元,增长了74%,就是因为陕西苹果的原产地域保护制度让外商吃了定心丸。而记者在白水县就碰巧遇到孟加拉客商Shafi,他是听说了陕西苹果获得原产地域保护之后来陕西采购苹果的,初步计划是120吨左右陕西苹果。提起国内的销售,白水县冯雷镇果农田慧霞告诉记者,今年套袋优质富士苹果从农民手中收购的价格为每市斤1.2—1.6元,明显高于不符合原产地域保护的苹果的收购价。洛川县县长曹明周也表达了同样喜悦的心情,上海市政府今年在洛川县订购了10万斤陕西苹果作为政府礼品供中秋节使用;马来西亚也刚刚从洛川县订购了50万斤的陕西苹果。

      即使有了这么好的开端,知情人士还是冷静地告诉记者,能出口的或者卖上好价钱的果子都是百里挑一的,并不代表果农整体收益的明显提高。另外,想让目前的陕西苹果品不断发扬光大,政府、果农和客商还面临着“陕西苹果”继续优化品种、改良种植技术、打击市场假冒、实施产业化管理等方面的艰巨挑战。铜川耀州区的一位果农告诉记者,他们这里虽然也在原产地域保护范围之内,但当地农民还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原产地域保护措施来提升自家的苹果价值;虽然他家的两亩果园今年丰收了,他丝毫没有丰收的喜悦,甚至还有点发愁,因为来田地收购苹果的价钱太低了,一斤才3毛钱,刨去肥料投资和劳动成本,就没有多少利润了。

      “陕西苹果”能否打开出口创汇的大门

      苗头:鲜果、苹果汁、苹果加工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1%、59.1%、211.4%

      原产地域保护制度在农业上的实施,是一种同国际惯例接轨的行为。原产地域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容易获得关税、通关等方面的优惠,也有利于冲破非关税壁垒,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上有131个国家都承认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通行性。省果业局副局长刘玲说世界上对苹果的需求量在1.2亿吨,实际生产能力只有6千万吨,缺口达到6千万吨。何况,陕西苹果每年500多万吨的鲜果产量大部分要靠省外和国外来消化,所以实施陕西苹果的国际化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质监局与省政府在原产地域保护殊荣落到陕西苹果的头上后,双方签订了“陕西苹果出口协议”。上半年“陕西苹果”鲜果出口6368吨,创汇334.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苹果汁出口94008吨,创汇6151.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1%;苹果加工品出口3671吨,创汇244.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4%。

      原产地域产品的出口潜能完全转化为现实能力仍有许多困难,省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出口苹果鲜果及各种果产品60万吨,陕西只有20来万吨,这两个数字与在世界上每年达1000多万吨的苹果产量是其不相称的。原因有很多,像无公害农药的普及使用还需更加努力、苹果的信息化生产社会基础薄弱、苹果的深加工能力还不发达等等方面。

      苹果原产地域保护对西安果业的深刻启示

      经验:培育果农间组织、经营方式要符合当地实际、早日学习国际法则

      西安的名优特产果品也不算少,如周至的猕猴桃、临潼的石榴、灞桥的特色葡萄、长安南山柿子等都驰名省内外,甚至国外,它们中的一些已经进入了国家遴选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名单当中,也就意味着西安的果品可能成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因而,西安果业管理部门、基层果农等汲取“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经营与管理上的成败得失是很有价值的。

      在陕西苹果的原产地域保护之路上,许多政府官员都感叹当初没有早先有意识地培育农民自发的行业组织,因为从国内外成功的例子来看,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主要都是由农民行业协会来承担的,不管是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还是浙江的龙井茶都是如此。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果业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农民自发组织,因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终实施是要通过各农户来进行的,这就要求成立农民间的行业协会。省导说,虽然初阶段,陕西苹果的原产地域保护、审核是在省质监局等政府部门,但终还是要同国际接轨,把这个与各农户利益密切相关的地理保护标志的审核权让予协会来行使。

      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的果业产品生产基本上都是由各家各户来完成的,与欧洲和美洲的大规模庄园式生产有本质性的区别,所以探寻出适合国情的原产地域产品制度的落实方法是必要的。比如是提倡果农自己组建“果业股份公司”好呢,还是通过大公司带动农户来实现集约化生产经营好,或者就干脆来实行日本的各家各户园艺式经营路子,都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及早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原产地域保护委员会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说,即就是不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制度,也应该使得农产品和果产品质量早日与国际接轨,从而打开国际市场大门,这就需要预先对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普及。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制度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迅速落实,就是因为成千上万的果农甚至政府干部对这部国际通行做法还不能深入理解。

上一篇:陕西苹果基地县果农收入95%来自于苹果产业下一篇:陕西省将在5年内退出主办洛川苹果节等4展会

联系我们

  • 公司名称:陕西苹果网
  • 联 系 人:张先生
  • 固定电话:029-82229532
  • 联系电话:13319229750
  • 电子邮箱:395502060@qq.com
  • 所在地区:陕西-延安-洛川县-石泉乡-清池村
  • 详细地址:西安市南二环东段31号云峰大厦
  • 邮政编码:710000
  • 传真号码:029-82229532
  • QQ号码:395502060
  • 公司网址:http://pingguoe.ml.yl01.com/
用手机扫一扫
网站名称:陕西苹果网  [农高会网展]  [管理入口]
中国杨凌农交所 提供云服务技术支持
陕西苹果网(www.pingguoe.com) 西安爱秦商贸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红富士苹果 洛川苹果 红富士苹果价格 陕西苹果 陕西苹果批发 陕西苹果价格 苹果价格 苹果批发 红富士 红富士苹果产地 红富士苹果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