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苹果树-摇钱树、幸福树
发布时间:2017/6/6 11:43:51点击率:0
持续发力坚定不移走小苹果大产业扶贫之路,形成了 “苹果大产业,农民大脱贫”的延安产业扶贫模式,有效保障了贫困农民的稳定脱贫。如今,延安“洛川苹果”已经成为陕西苹果的代表符号、老区人民精准扶贫的“摇钱树、幸福树”。

依托资源优势 形成产业脱贫
延安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黄土丘陵沟壑区。其平均土层厚度100米,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气温9.2℃,年均降水量500多毫米,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年昼夜温差14℃,年无霜期170天,苹果生长的七项气候指标延安全部符合,是世界苹果优生区,是农业部确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苹果种植区和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
围绕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延安市委市政府多次邀请一流专家把脉,探寻致富产业,通过效益比较,得出苹果比粮食效益高、比畜牧业风险小、比棚栽业投资少,是延安农民脱贫致富的选产业。
延安市把苹果作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重点支持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目前全市果园总面积达到354万亩,居地级市之。全市100多万人从事苹果产业,实现产值近百亿元,覆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70.5%,年人均果业收入5000元以上,通过发展苹果产业,激发了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建立产业园区 带动农民致富
在延安市洛川县,有一个苹果现代产业园区,该园区筹建于2009年,2011年农业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依托园区启动了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建设。从园区规划沙盘上,记者看到规划总占地13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5000亩。据了解,园区规划建设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会展中心、交易仓储、物流配送、农资交易、产业加工、科技研发、文化展示、配套服务和金融服务等10大功能区。
依托这里建成的洛川苹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六届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届世界苹果大会,组织开展专业论坛、展览展示、出口贸易等活动,扩大了洛川苹果宣传,提升了品价值,成功出口澳大利亚、阿联酋等高端市场,创汇580万美元。
此外,园区还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引导果农适时销售;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多渠道销售;搭建农资供需平台,降低果农投入成本;建设冷链仓储设施,实现果品储藏增值;建立关联产业加工平台,延长产业链条。
目前园区已入住规模以上企业54家、农民合作社31家、小微企业306家,2016年市场交易额达30亿元。在产业园区的带动下,洛川县95%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60%的果农户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超万元。
建立试验站 以科技引产业扶贫
2012年2月,延安市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市洛川苹果试验站。试验站的成立,与苹果产业发展相伴而行,紧密跟踪苹果产业科技前沿,持续推进技术革新,坚持“校地联合、科研攻关、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的服务模式,走出一条科技扶贫的新路。
试验站聚焦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科研攻关20余项,取得丰硕成果。开展品种选育和主栽品种的芽变选种研究,引进国内外优良果树品种219个,选育出适于渭北旱塬栽培的各类果树优良品种12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秦脆、秦蜜等苹果新品种,色香味均达到优质苹果标准,优化了主栽品种结构,为品种更换提供新的选择。开展果园机械化、省力化栽培研究,引进果园无人机喷施药肥,据工作人员介绍,无人机一天可实现作业两百到三百亩,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同时也建立了“基地+专家+果业服务体系+示范园区”的推广体系,集成示范新品种、新技术30余项,指导建设示范园2万余亩,辐射推广综合栽培技术100余万亩,推广苹果新品种(品系)延长红、蜜脆、富士、金世纪、早熟富士等5个;为全市普及“大改形、拉枝、减密度、有机肥”四大技术、建设“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生态果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农民的现金收入,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为了发挥西农大专家技术优势,把试验站建成了果农及贫困户的技术学习实训基地,先后举办各类培训会800多场次,培训果业科技骨干8000多人次,果农12万多人次,为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提供智力支持。结合产业精准扶贫,试验场还实施“一对一”技术帮扶,解决贫困户无技术的脱贫难题。

依托资源优势 形成产业脱贫
延安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黄土丘陵沟壑区。其平均土层厚度100米,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气温9.2℃,年均降水量500多毫米,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年昼夜温差14℃,年无霜期170天,苹果生长的七项气候指标延安全部符合,是世界苹果优生区,是农业部确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苹果种植区和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
围绕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延安市委市政府多次邀请一流专家把脉,探寻致富产业,通过效益比较,得出苹果比粮食效益高、比畜牧业风险小、比棚栽业投资少,是延安农民脱贫致富的选产业。
延安市把苹果作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重点支持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目前全市果园总面积达到354万亩,居地级市之。全市100多万人从事苹果产业,实现产值近百亿元,覆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70.5%,年人均果业收入5000元以上,通过发展苹果产业,激发了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建立产业园区 带动农民致富
在延安市洛川县,有一个苹果现代产业园区,该园区筹建于2009年,2011年农业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依托园区启动了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建设。从园区规划沙盘上,记者看到规划总占地13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5000亩。据了解,园区规划建设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会展中心、交易仓储、物流配送、农资交易、产业加工、科技研发、文化展示、配套服务和金融服务等10大功能区。
依托这里建成的洛川苹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六届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届世界苹果大会,组织开展专业论坛、展览展示、出口贸易等活动,扩大了洛川苹果宣传,提升了品价值,成功出口澳大利亚、阿联酋等高端市场,创汇580万美元。
此外,园区还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引导果农适时销售;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多渠道销售;搭建农资供需平台,降低果农投入成本;建设冷链仓储设施,实现果品储藏增值;建立关联产业加工平台,延长产业链条。
目前园区已入住规模以上企业54家、农民合作社31家、小微企业306家,2016年市场交易额达30亿元。在产业园区的带动下,洛川县95%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60%的果农户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超万元。
建立试验站 以科技引产业扶贫
2012年2月,延安市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市洛川苹果试验站。试验站的成立,与苹果产业发展相伴而行,紧密跟踪苹果产业科技前沿,持续推进技术革新,坚持“校地联合、科研攻关、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的服务模式,走出一条科技扶贫的新路。
试验站聚焦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科研攻关20余项,取得丰硕成果。开展品种选育和主栽品种的芽变选种研究,引进国内外优良果树品种219个,选育出适于渭北旱塬栽培的各类果树优良品种12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秦脆、秦蜜等苹果新品种,色香味均达到优质苹果标准,优化了主栽品种结构,为品种更换提供新的选择。开展果园机械化、省力化栽培研究,引进果园无人机喷施药肥,据工作人员介绍,无人机一天可实现作业两百到三百亩,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同时也建立了“基地+专家+果业服务体系+示范园区”的推广体系,集成示范新品种、新技术30余项,指导建设示范园2万余亩,辐射推广综合栽培技术100余万亩,推广苹果新品种(品系)延长红、蜜脆、富士、金世纪、早熟富士等5个;为全市普及“大改形、拉枝、减密度、有机肥”四大技术、建设“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生态果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农民的现金收入,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为了发挥西农大专家技术优势,把试验站建成了果农及贫困户的技术学习实训基地,先后举办各类培训会800多场次,培训果业科技骨干8000多人次,果农12万多人次,为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提供智力支持。结合产业精准扶贫,试验场还实施“一对一”技术帮扶,解决贫困户无技术的脱贫难题。
上一篇:陕西苹果做出大文章下一篇:洛川苹果卖相好要靠这些!
联系我们
- 公司名称:陕西苹果网
- 联 系 人:张先生
- 固定电话:029-82229532
- 联系电话:13319229750
- 电子邮箱:395502060@qq.com
- 所在地区:陕西-延安-洛川县-石泉乡-清池村
- 详细地址:西安市南二环东段31号云峰大厦
- 邮政编码:710000
- 传真号码:029-82229532
- QQ号码:395502060
- 公司网址:http://pingguoe.ml.yl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