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红彤彤的苹果引静宁人大步向小康目标迈进
咬定苹果产业不放松
静宁县作为我省18个干旱县之一,属国家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由于受历史、区位、资源等因素影响,全县48.89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达43.32万,有近13.83万的贫困人口,贫困面高达30.84%。
为此,扶贫开发工作一直是静宁县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重大课题和难题。
30年来,从“三西”建设到“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再到“十三五”前夕的精准扶贫,静宁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啃硬骨头,打攻坚战,不仅逐步实现了全县通路、通电、通水和耕地梯田化、整县解决温饱的目标,而且全县干部群众盯准一个目标,把苹果产业确立为全县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坚持30多年不动摇,全力推进,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提升了贫困群众致富能力,走出了一条适合静宁农民的脱贫致富道路。
30年来,静宁县坚持基础先行、产业突破、整村推进、区域开发“四位一体”发展,全面推行“以点串线、以线连片、整片整区域推进”的扶贫开发模式,充分发挥“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栽植区域”的自然优势,利用“三西”建设资金、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国家支持林果业发展资金,大规模发展苹果产业,先后建成李店镇常坪村等165个整村推进项目村,辐射带动毗邻159个村“压粮扩经,建园兴果”,形成了甘渭川、雷大梁、李店河流域、葫芦河流域和平定高速沿线等5个整区域推进产业扶贫示范片带,推动苹果产业向西北部贫困乡村、贫困片带适生区拓展延伸。
同时,静宁县多措并举,突出抓好果园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全县各类认证基地面积达53万亩,果品商品率、优果率分别达到95%和80%。在苹果产业大发展的同时,静宁县把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作为提升产业效益、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积参加果品交易大型节会,成功举办了苹果年会暨·平凉金果博览会,注册认证了“静宁苹果”和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了静宁苹果的知名度。大力扶持发展苹果电子商务,建成金果博览城等大型电子交易平台3处,开通静宁苹果网、苹果采购网等专业网站5家,在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构建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静宁苹果宣传力度,成功塑造了静宁苹果的品形象。
如今,静宁苹果不仅红遍,而且走出国门,走向了欧洲市场。目前,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已达101.2万亩,果品总产值24亿元,人均果品收入37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8%,有14.5万人依靠发展苹果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精准发力精准“作战”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扶贫开发的新部署、新要求,静宁县创新思路,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全面深化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紧紧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一核心,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大力实施整村推进等各类扶贫项目,精准配置扶贫资源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9月6日,记者在静宁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挥部看到,一张张扶贫攻坚作战图格外显眼。这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村情户情,以做精苹果主导产业、培育多元增收产业为支撑,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提升劳动技能、增致富本为保障,在精准制定县、乡、村扶贫攻坚规划、全面小康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作的全县贫困村分布图、产业发展规划图、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图及年度脱贫时序图等16张扶贫攻坚规划图。
与这些作战图相呼应的是“一把手”工程示意图,即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在24个乡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站长的扶贫工作站,在150个贫困村设立了扶贫工作室,又从省市县选派了150名双联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进村入社开展帮扶工作,形成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合力。
马建峰是平凉市统计局下派的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当他次走进静宁县深沟乡深沟村时,村党支部书记杨麦良说:“我们这里穷出名了,你待几天就回去吧。”
然而,马建峰没有走。为了摸清贫困户底子,他和队员们一起深入农户,按照“一看二问三算账”的方式,测算人均纯收入,按收入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贫困户。确定初选贫困户名单后,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分别审核公示,然后上报乡政府审核公示,后再上报县扶贫办审核公告。
就是这样,静宁县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对全县333个行政村9.62万户农户采取户户见面、户户上门的办法,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填写问卷和表册,共识别出贫困村150个、贫困户3.53万户、贫困人口16.09万人。
在此基础上,静宁县不断创新扶贫理念,从难啃的“硬骨头”啃起,瞄准全县28个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交通、产业、基础设施为落后的深度贫困村,走示范推广基础先行、产业突破、整村推进、区域开发“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子,不断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创出了在有较大影响的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区域连片扶贫开发等一批先进典型。至2014年底,全县累计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65个,有效解决了19.7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收问题,全县由大面积对贫困缩减为区域性相对贫困。
扶贫攻坚资金先行
9月6日,记者在静宁县双岘乡政府便民服务大厅里看到,很多群众正在等待取精准扶贫专项贷款。
双岘乡村民苏转军告诉记者:“这次我不光能享受扶贫贷款政策,而且也是今年危旧房改造对象。”说起精准扶贫给他家带来的好处,苏转军眉目间写满了笑意。
为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题,为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注入活力,静宁县全面启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批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4952亿元,24个乡镇的3255户贫困户成为批受益者。
同时,静宁县按照全省以建档立卡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全覆盖的要求,以全县实施的28个精准扶贫示范村项目为核心,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集中投入”的原则,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聚焦教育民生、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建设任务,将项目资金倾斜安排、打捆使用。目前,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项目资金7.2亿元,把扶贫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村和贫困户,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自2006年被列为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县以来,静宁县先后在21个乡(镇)73个贫困村开展试点工作。静宁县始终坚持以贫困户为对象,以优势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引导群众参与,不断扩大资金规模,逐步探索和完善管理机制,推动了贫困村互助资金健康规范、安全有序运行,有效解决了项目村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走出了一条“资金投向明确、运作方便快捷、产业支撑有力、民管民用民受益、持续滚动发展”的村级互助资金运作新路子。
一系列符合静宁实际的扶贫攻坚措施,让静宁县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战役中,实施了梯田建设、集雨节灌、村内移民、“五改三建”工程、道路建设;在产业增收战役中,打破传统农业束缚,果树经济林、瓜果、中药材、马铃薯以及养殖产业,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在科技扶贫战役中,新品种引进推广、科技培训和劳务技能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让一批新型农民成为扶贫攻坚战的新生力量。
30年的扶贫发展之路,让静宁的农民富了,村庄美了,经济了。然而,静宁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依然坚定,扶贫攻坚的脚步没有停歇。
联系我们
- 公司名称:陕西苹果网
- 联 系 人:张先生
- 固定电话:029-82229532
- 联系电话:13319229750
- 电子邮箱:395502060@qq.com
- 所在地区:陕西-延安-洛川县-石泉乡-清池村
- 详细地址:西安市南二环东段31号云峰大厦
- 邮政编码:710000
- 传真号码:029-82229532
- QQ号码:395502060
- 公司网址:http://pingguoe.ml.yl01.com/